一线风采

当前位置:首页 文化建设 一线风采 手握地质锤的“拼命三郎”

手握地质锤的“拼命三郎”

作者:管理员发布时间:2023-03-01浏览次数:点击 937 次

手握地质锤的“拼命三郎”

——记第二届“最美中南人”获得者肖德长

 

提到肖德长,中南院的职工都会说:“哦,就是那个拼命三郎啊!”“拼命三郎”本来是《水浒传》一百零八将中石秀的绰号,可是大家却用来称呼肖德长,只因他做事“拼命”,尽善尽美。

一、吃苦耐劳、勤思善钻——初出茅庐显身手

2012年7月,怀着对地质事业的挚爱和向往,肖德长毕业后进入单位,从此开启了他的地质探索之旅。他被分配至新开的大冶市灵乡整装勘查项目部任技术员,该项目所涵盖矿区前期工作程度高,找矿任务艰巨,项目部成员深感对国家和投资企业的责任,一刻不敢耽误。肖德长在枯燥的野外山林中把地质找矿当作自己的精神支柱,把满腔的热情投入到工作学习中,他学理论、钻技术、看构造、走矿点,把从学校学到的地质科学理论与野外生产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

项目进行了近两年时间,周而复始地在不同的矿区内进行着勘查、记录、总结、分析、布孔、施工等各项工作,钻机每天发出轰隆隆的巨响,可是见矿效果却不理想,除个别勘查区少量钻孔追索到已知矿体外,其它钻孔均未见矿。问题出在哪儿?肖德长反复思考着这个问题,他认真查阅以往地质工作成果资料,重新审视项目前期工作,认为找矿受阻很有可能是该区地层中具有强磁性火山岩,对物探找矿造成了干扰所致。他积极与项目经理沟通,表达自己的看法,受到他的启发,项目经理及时将想法反映至单位领导,单位领导会同有关专家深入灵乡项目部,调查分析,肯定了强磁性火山岩干扰这一原因,并重新调整工作方法,项目部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通过与物探技术人员的密切沟通配合及反复多次地综合研究,终于取得了突破性的找矿效果,于2014年10月在灵乡岩体西部南缘中段勘查区施工的钻孔ZKⅠ01,累计见铁矿110.17米,全铁平均品位56.09%,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新浪网、凤凰网、新华网等多家媒体均对其进行了报道。

二、不畏艰险,远赴非洲——淬炼磨砺促成长

2015年7月,单位承担了一个非洲利比里亚的项目,该国疟疾流行,加上此时距离该国“埃博拉”病毒爆发仅半年时间,疫情尚未得到彻底控制,一旦感染很难根治,严重时会有生命危险。谁会为了工作而将自己的生命置于危险境地?恐怕这样的人少之又少,在诸多年轻人考虑自身安危不愿意去的时候,肖德长毛遂自荐,毫不犹豫地踏上了前往利比里亚的征程。

勘查区内山高林密,荆棘丛生,地形复杂,通视、可行条件极差,面对陌生的热带原始森林、面对异域的风土人情,常年工作在国内的肖德长并没有因为环境的陌生而畏手畏脚,而是直面困难与挑战,与队友一起披荆斩棘,趟河攀山……。“疟疾”为该国多发疾病,项目部很多同志包括肖德长都没有逃过“疟疾”的折磨,肖德长期间共过三次疟疾,每次发病的时候四十度高烧一整天不退,忽冷忽热,人也非常虚弱,但是为了顺利地完成工作,不拖团队的后腿,每次吃了药,打完针,病情稍有好转就和队友继续前往野外原始森林开展工作。最终,肖德长和队友克服重重险阻,顺利完成了利比里亚项目预查任务,初步圈定出铁矿找矿靶区。

三、一马当先、甘于奉献——拼搏能干挑大梁

2016年,肖德长被任命为贵州省从江-黎平地区矿产地质调查项目经理。那是他第一次带项目,并且是矿调项目,作为项目负责人,他感到压力巨大。项目工作面积两千多平方公里,位处云贵高原,山大沟深。在贵州扎根3年,他几乎爬遍了那里的高山,踏遍了那里的沟壑。

每天天刚亮,肖德长和同事便背上装备出野外。勘查区域植被茂密,各种野兽经常出没,山民们设置很多兽夹,这为勘查增加了难度。每次出野外,肖德长和同事们都要小心翼翼地拿着棍子边走边在灌木丛中敲敲打打,最多的时候,一天之中碰到过大大小小5个夹子。虽然足够小心,但这种夹子反应灵敏,防不胜防,肖德长还是被夹住了脚。他疼得在地上打滚,脚上血流不止。几个同事合力搬弄,才把他的脚解救出来。直到现在,还能看见他脚上那道深深的疤痕。

还有一次,肖德长带领项目人员攀爬了几个山头,下到一个陡峭的山坡后,一条湍急的河流却挡住了去路。环顾四周,对岸是垂直地面的山崖,身后是陡峭的山坡,顺着河流及目之处,尽是高山陡崖。只剩下两条路,要么原路返回,要么趟着河流走,原路返回对地质工作没有任何实际意义,而趟着河流走正好可以摸清这一带的地质情况。没有犹豫,肖德长和同伴选择了趟河。初冬的山里,已经寒气逼人,河水只有几度,为防止被河水冲倒,他们胳膊挽着胳膊艰难前行,河水最深处达到腰部,就这样整整走了4个小时,趟过了5公里长的河,才到了较为开阔的地方。上了岸,早已冻得瑟瑟发抖,皮肤被冻成了紫青色,回到驻地已是深夜。

付出就会有收获,2016年底,“从江-黎平项目”参加总局原始资料展评,在一等奖空缺的情况下,该项目获得了二等奖;所属二级项目“湘西-滇东地区矿产地质调查”也因科技创新与应用成果显著,获得了中国地质学会2019年度十大地质科技进展。

四、不惧风险、逆风前行——复工复产争先锋

2020年初,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许多企业都按下了暂停键。中南地质调查院诸多项目在疫情期间也处于停滞状态。“上扬子东南缘锰矿调查评价”项目是中南地质调查院承担的一个中央财政项目,项目工作区位于湖南,项目野外工作任务重、工期紧。身为项目副经理的肖德长虽然因为过年回了湖南老家,可是却惦记着项目运作。虽然因为疫情影响,项目无法开工,但是肖德长也没有闲着,他利用在家的时间,完善2019年图幅说明书编制,检查修改2020年的项目设计,为开工做好前期准备。

三月初,随着湖南疫情逐渐控制,领导安排身在湖南的肖德长直接赶到项目部组织项目复工复产,除了安排野外工作,还负责项目现场疫情防控工作。在接到领导布置的任务后,肖德长同志马上收集新冠肺炎防控相关学习材料,制作PPT,编制项目疫情防控方案、疫情应急处置方案、疫情防控工作监督检查方案等,分发给项目部同志学习,并组织项目人员筹备口罩、温度计、酒精、消毒剂等疫情防控物资。

三月下旬,在扎实做好疫情防控准备工作后,肖德长同志带领项目填图组和钻探组工作人员,前往项目工作区有序开展复工复产。填图组开始进行野外踏勘、剖面测量工作;钻探组组织机台修路、平场、开钻。为保证复工有序、顺利展开,项目部采取了系列有效措施,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复工复产。为确保各项防控措施的贯彻落实执行,肖德长在项目部成立了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各小组成员的具体职责。为降低新冠肺炎感染风险,他在项目部及时配备了充足的口罩、消毒液、酒精、测温仪等防疫物资;对返岗人员进行实名制管理,建立健康信息档案,实行“一人一档”;对工作区域及食堂进行全面消毒,建立健康良好的工作环境;实行返岗人员健康监测,保障生命安全;加强用餐管理,采取分散就餐,错时用餐,避免集体性就餐;减少集体活动,充分利用网络进行办公交流;开展了多种形式新冠肺炎防控的宣传教育活动。

因为他的提前安排和充分准备,该项目成为全国第一批复工复产且工作进展最快的矿产地质调查项目。项目各项的有序推进,为顺利完成工作目标任务、实现锰矿找矿新突破奠定了坚实基础。下半年该项目的野外验收获得了优秀。

五、勇于担当、敢于负责——履职尽责担重担

2021年,肖德长担任矿产勘查工作室经理,岗位职责的变动对他来说,不仅仅意味着角色的转变,更意味着责任的增加。他不光要思考工作室承担的各个地质项目面临的技术问题,还要做好工作室的管理工作。工作室8月份中标了丰山铜矿西段勘查项目,该项目招标时计划工期为15个月,其中野外工期12个月。可是签合同时,业主方却突然提出将工期缩短为7个月,其中野外工期仅5个月。有人犹豫工期压缩了一大半,单位有没有信心和能力完成。可是他咬咬牙,说:“做项目,埋头干就是了!”项目成立初期,项目部有4名技术员,随着单位各项工作的人员调配,项目部仅有1名技术员,还要身兼2个项目。面对项目任务重、工期紧、人员少的现状,他又拿出了“拼命三郎”的劲儿,他主动挑大梁,兼任该项目经理,长期驻扎项目部。他既要进行剖面测量、钻孔编录的技术工作,又要开展项目管理工作,抓生产、抓安全、抓质量的同时,还要经常打电话与其他项目经理沟通,做好工作室的管理工作。在他的带领下,项目部的所有成员团结一致,确保了项目野外工作按照合同要求的在2021年底顺利完成,获得了业主方的称赞。

2021年春节前夕,肖德长办公室的灯还亮着,他还在为编制报告和图纸而忙碌着。而此时,他的小孩正在儿童医院住院,孩子的新年愿望也是希望见到爸爸。肖德长面对出野外和加班的工作常态,说不愧疚那是假话,但是为了单位能健康持续的发展,所有人都做出了牺牲,自己不仅不能拖后腿更要冲在最前面。肖德长经常开玩笑的说我们的地质锤,就是地质人不怕困难、冲锋在前的武器,手握地质锤就有勇毅前行的力量。

 

 

(胡雅菲)

上一篇: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