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当前位置:首页 专题 武汉战疫 集结号再次吹响后

集结号再次吹响后

作者:管理员发布时间:2020-05-08浏览次数:点击 3,245 次

——中南地调院应急党员突击队记事

一个月前,正当新冠肺炎疫情肆虐江城大地时,中南地调院副院长、物化探分院院长刘森荣带领的排水管道应急党员突击队,在短短3天时间里,查明了华南海鲜市场的排水管网,有力地配合了武汉市疫情防控指挥部的消杀工作。隔离期满后,突击队员们并没有休息,而是主动下沉社区,继续在基层防疫工作中贡献着力量。

3月17日,刘森荣再次接到武汉市江汉区水务和湖泊局的紧急电话,要求他们迅速摸排查明江汉区姑嫂树路的综合管道分布情况,配合完成该路段问题点位的改造工作,保障“防疫防涝”双安全。集结号再次吹响,刘森荣、肖明顺、张涛、杨育振、龚强、彭泽渝等突击队员重装上阵,再次出征。

19日一早,队员们扛起管线仪、全站仪,抱起RTK、管道潜望镜等装备,先后进入江汉区姑嫂树三环大桥下施工现场。有了之前的经验,他们越发从容,全神贯注地投入到排查任务上来。在详细查看资料并现场初步勘测后,队员们发现,需要改造的地段不仅有排雨及污水管道,更有天然气和给水管道、军用光缆、民用光缆、高压供电线等设施,复杂情况大大超出了预期。虽然他们已有周密而充分的准备,但时间紧任务重,形势严峻得让现场的6个人都皱紧了眉头。如何尽快查明各类管道的分布、埋深以及材质情况,为后续施工提供准确指导,成为突击队面临的紧迫问题。

为提高工作效率,有着10多年管网排查工作经验的张涛,把队员们分为管线和测量两个小组。他和肖明顺为测量组,杨育振、彭泽渝、龚强为管线组,刘森荣则负责统筹规划、沟通协调和后勤保障工作。说干就干!掀井盖、下潜望镜,利用管线仪对电力、通讯、给水、燃气、排水、路灯、信号灯等地下管线进行探测,管线组迅速行动起来。“井盖我们来搬,您负责记录。”话音未落,只见年轻的杨育振和龚强一个箭步冲到下水井旁,用撬棍打开一个又一个井盖;手持管线仪的彭泽渝娴熟地记录着地下管线的埋深、走向、材质、规格等,并在地面做好标记。测量组这边,张涛和肖明顺正架着全站仪,举着RTK对地形、地物、地貌进行精准定测。此时的他们像极了抗疫一线的白衣战士,对“患者”进行全方面诊断。

工作区域面积虽然不大,但管线层层相叠、纵横交错。为了尽快完成探测任务,他们带着口罩、顶着烈日,争分夺秒地抢进度。12点左右,预定的盒饭已经送到,虽然突击队员们早已饥肠辘辘,却没有放下手中的仪器,依然埋头工作。直到下午2点,各项工作已井然有序,他们才找了一个僻静的位置,摘下已被汗水浸湿的口罩,拿起矿泉水一饮而尽,大口大口地吃着已经冷了的盒饭。草草吃罢,他们又回到各自的岗位,投入到紧锣密鼓的工作中。不知不觉太阳落山了,在路灯的陪伴下他们回到了各自家中,负责数据整理的张涛到家后,还未来得及退却已经汗湿衣服,便坐在桌前开始绘制管线地形分布图。仅仅两天时间,突击队员们完成了管线探测、地形测绘达100000㎡,提前完成了任务所需的工作量。

由于该段区域涉及民用、军用光缆、高压电线及燃气管道等重要设施,且水务局施工队即将进场,为避免危险,所有埋深必须准确无误,马虎不得。22日,刘森荣带领队员们再次来到现场,对前期的工作进行了反复检查、核验。有些地段的管线埋深较大,管线仪信号较弱,且多种管线间存在相互干扰,为了确保数据不差毫厘,他们在不到500米的距离,来回往返近百遍,在江城初春的余晖下喘着粗气,大汗淋漓。这时,中南地调院院长高宝龙也来到现场,给队员们鼓劲:“大家辛苦了!你们的排查方法很好,进度很快,继续努力,疫情当前,我们要尽最大的努力做好防疫服务工作!”

23日,水务局施工队进场。身在现场的龚强心里忐忑不安,这是他第一次现场指导危险管道开挖前的检测工作。“不用担心,大家都已带好设备,随时准备去现场支援。”队长刘森荣的来电给龚强吃下了一颗定心丸。经施工方现场多次检查核验,开挖所揭露的管线及埋深,与突击队提交的数据完全一致。龚强长舒一口气,立马向刘森荣汇报,难掩喜悦与自豪地说道:“我们掌握的技术还是神通广大呀!”

中南地调院排水管道应急党员突击队再一次用精湛的专业技能和优质服务,为水务部门改造管道、解决滞水提供了精准的保障。几天后,武汉遭遇了一波强降雨,以往“波涛汹涌”的姑嫂树路,如今却变得“风平浪静”。

(黄丽梅)